烟台构建“天、地、空”立体监测体系,将织密微网推进智慧治污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21:3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10月29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利国介绍了烟台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面的具体工作。

董利国表示,近年来,烟台已经构建起“天、地、空”一体化比较完备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提供了有力保障。现有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有三个特点。

全域覆盖。建有170个常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包括国控、省控、市级及乡镇站,持续采集地面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实现从市区到镇街的全覆盖。精准溯源。拥有1个空气质量超级监测站、1个挥发性有机物综合监测站、6个化工园区监测站、7个交通污染监测站,并在长岛建有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站,用于研究复合污染、臭氧生成、区域传输等关键问题。立体感知。部署了6台颗粒物激光雷达,36台高空瞭望摄像头和6台走航监测车,强化对大气空间扩散及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

下一步,烟台将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让监测网络更智慧、更精准。

织密监测微网。针对烟台市扬尘源点多面广、生活源分布散、移动源流动性强等现状,近期计划增设35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让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覆盖面更广、识别更精准。扩大智能用电监控范围,在现有基础上再对100家涉气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安装用电监控,对治污设施运行状态有效监管。增强空气质量实时感知能力。参照先进城市做法,尝试公共交通工具上搭载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让公共交通工具成为移动的监测哨兵,实现公众对身边空气质量状况的实时感知、数据可视与信息共享。提升空气污染预警监测能力,引入智能AI和大模型,对多要素立体监测网络的数据进行充分融合,既精准揭示大气污染物的立体分布和跨区域传输规律,也能够对具体污染状况提前预警、精准溯源与快速处置。

责任编辑:武春虎

于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