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山顶见!——一位乡村教师与群山的约定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8 114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钟玉 通讯员 郑秀宝

青州的群山,不仅蕴藏着四季流转的诗意,更见证着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深情。每逢周末,赵军伟总会出现在崎岖山路上,他背着一只鼓鼓的编织袋,脚步所至,草丛间的塑料瓶、石缝里的包装袋便被一一收纳。

34岁的赵军伟是潍坊青州市驼山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也是一名登山爱好者、“环保卫士”。多年来,从操场边的“环保课堂”到短视频里的山水画卷,从独自弯腰拾垃圾到30余人的环保团队,他用脚步丈量着群山的每一寸土地,把对家乡的热爱,酿成了最动人的环保诗篇。

“环保课堂”让绿色种子扎根萌芽

“咱们学校旁的驼山风景区,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来。可大家想想,要是人人随手丢垃圾,曾经的青山绿水会不会变成‘垃圾场’?咱们还能在这么美的环境里上课、玩耍吗?”在驼山小学的操场上,赵军伟正给六年级的孩子们科普乱扔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2014年,大学毕业的赵军伟来到驼山小学任教,这里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热爱户外运动的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尽管学校规模不大,最大的班级也仅有19名学生,但他从未因条件有限而降低教学标准。相反,他把“小规模”变成了教学创新的“突破口”——精心设计趣味体育游戏,将山间的石子、落叶变成课堂道具,让每一节体育课都充满欢声笑语,也让孩子们在奔跑跳跃中爱上运动、拥抱自然。

在“环保课堂”上,赵军伟不是进行枯燥的宣讲,而是用废旧轮胎做成“障碍跨栏”,让孩子们在跳跃中明白“废物可利用”;把塑料瓶灌满沙土制成“哑铃”,讲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如今,环保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曾经随手丢弃的糖纸,被小心翼翼地收进书包;上下学路上看到的塑料瓶,也被孩子们一一捡拾,绿色理念在这里悄然传递。

用短视频让更多人看到“家乡美”

如梦似幻的仰天山云海,惊艳奇幻的黄花溪瀑布,银装素裹的劈山雪景……在赵军伟“青州山顶见”的抖音账号里,一幅幅青州的风景画卷展现在眼前。

只要一有闲暇时间,赵军伟就喜欢带着无人机徒步山野,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凭借着自学的无人机拍摄技术,他将家乡的山野美景和风土人情一一记录下来。从连绵起伏的青山到潺潺流淌的溪流,从古朴宁静的村落到家人们劳作的身影,在赵军伟的镜头下,家乡的每一处风景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青州的山是藏不住的美,得让更多人看见。”从2021年开始,赵军伟把精心编辑拍摄的视频,发布在抖音、视频号等网络平台上,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目前,“青州山顶见”账号已经发布了300多个作品,粉丝量2.2万,播放量达2700万。

在视频评论区,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我的家乡这么美丽”“美景如画,原来就在身边。”“拍得真好看,热爱我的家乡!”对于网友的反馈,赵军伟觉得很开心。“自己的爱好能和宣传家乡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登山者与大山的双向奔赴

大大小小的山,赵军伟已经爬过400多座,那些收费的景区因为专人打扫比较干净,而免费景区因为无人管理卫生堪忧。“当看到草丛里散落着被随意丢弃的矿泉水瓶,我觉得这与自然美景格格不入。”赵军伟说。

一开始,赵军伟将捡拾的垃圾装入背包带下山。之后每次登山,他必随身携带一个大的编织袋,弯腰俯身,捡拾草丛、石缝中的垃圾。目光所及之处,是他让山野重归洁净的执着心愿。

为了呼吁更多人保护自然环境,赵军伟把捡拾垃圾的镜头做成短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他常对着镜头说:“既然我们有能力把水背上山,就有能力把自己的水瓶背下去。”评论区满是“怎么加入”“全家报名”“我以后登山也带个袋子”等正能量留言。

2023年,赵军伟发起“山顶见”户外登山团队,最初只有4人响应,如今已发展到30多人。他们坚持“每周一山”,周末带着编织袋穿梭在青州的山野间,石道人山、玲珑山、劈山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现在很多游客会自己带垃圾袋,有的还会顺手捡别人扔的,这是最让我开心的事。”赵军伟说。

微光成矩,星火燎原。赵军伟的短视频还在更新,“山顶见”的队伍还在壮大。那些被捡起的垃圾、被定格的美景、被种下的环保种子,正在青州的群山间慢慢生长,长成守护绿色的屏障,在岁月里生生不息。

正如赵军伟常说的:“山野治愈我,我以这种方式回馈山野。”这份双向奔赴的热爱,正是青州最美的风景。

责任编辑:孙雪婷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