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政协:委员化身“调解员”,以协商温度助力基层矛盾化解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郑玥 通讯员 姚文凤 张云霞
近日,日照市岚山区法院立案厅的“诉前调解·阳光协商”工作室迎来暖心一幕,一起邻里纠纷成功调处,看着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日照市岚山区政协委员陈见华心里的石头放下了。这场涉及楼房装修的邻里纠纷,在他来回奔波几天后终于尘埃落定。
原来,岚山区家住楼上楼下的两户邻居,因装修发生纠纷,争吵不断“升级”,直至一方将另一方告上法庭。这时,岚山区人民法院将案件信息传递给“诉前调解·阳光协商”岚山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希望协助进行诉前调解。该案件被身为政协委员的陈见华主动认领。
“第一次去,双方火气都很旺,谁也不愿让步;第二次去,有了缓和余地;到后来聊着聊着就拉家常,还攀上点亲戚关系,话就好说多了……”陈见华回忆起调解过程。
几次上门后,双方态度转变。他趁机将两家人约在一起当面谈。随后原告愿意撤诉,被告愿意赔偿损失,并互相致歉,一场即将对簿公堂的邻里纠纷就此化解。
与此同时,岚山区政协委员魏本善也正在周旋于一场婚姻矛盾的调解中。“这个矛盾其实不复杂,就是男方工作很忙,对家庭疏于照料,女方照料家庭负担重,从而引发了家庭矛盾。但是如果不及时调解,这对夫妻就可能诉诸法庭、分道扬镳了。”魏本善说。
当他化身“邻家大哥”分析家长里短的道理时,女方认识到男方在外打拼的不易,男方也意识到女方照顾家庭、处理琐事的辛苦,矛盾纠纷开始出现转机。
“最后一次调解时,夫妻重归于好,我心里很舒坦,挽回一个家庭,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魏本善表示。“调解过程中,既要做到心贴心,又要把牢公平正义底线。让当事人觉得我们是‘老大哥’,值得信任,也愿意沟通交流。只要愿意交流,什么疙瘩解不开?”他还向其他政协委员分享了调解心得。
据了解,岚山区政协积极探索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路径,依托具有专业优势的“谷田委员工作室”,在法院立案厅就近设立“诉前调解·阳光协商”工作室,打造“近距离”调解服务阵地,220名政协委员人人担任“调解员”,走进当事人身边缓和矛盾、化解纠纷。
为保障工作室顺利开展工作,岚山区政协创新“双轨组队、按需参与”模式,按照“属地 + 界别”双轨原则,择优组建“诉前调解・阳光协商”工作小组。开展调解工作时,工作小组成员可根据案情需求,灵活邀请本界别或其他界别的委员参与协作。同时,为确保诉前调解规范有序、高效运转,采用“集中 + 动态”双模式分案,每月月初由法制委牵头召开工作小组碰头会,组织小组成员根据各自专业特长、社会身份及案件难易程度,从法院提供的待调解案件卷宗中自主认领案件,实现“人岗适配、案责对应”;对于日常新增案件,法院随时对接“谷田委员工作室”,由工作室统筹分配,确保案件“接得住、分得准、推进快”。
“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更能够以贴近群众的视角共情感受、化解矛盾,在调解过程中,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融入了情感温度,为司法审判工作分担了压力,也为群众筑牢了权益保障的防线,更增强了对纠纷解决结果的认同感。”岚山区法院院长张俊德的评价,正是委员调解工作的优势所在。
“基层政协委员根植于群众,从事调解工作有天然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责任。”岚山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周绪龙的话语,道出了委员参与调解工作的初心与使命。仅今年以来,“诉前调解・阳光协商”工作室已配合法院成功调解 39件案件,涵盖项目款项拖欠、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交通事故赔偿等多个领域,用实际成效践行了“人民政协为人民” 的初心。
从怒气冲冲到握手言和,从剑拔弩张到互相体谅,改变就藏在委员们一次次上门沟通、一句句贴心话语里。如今在岚山,一个个调解案例,生动诠释了政协委员用“情”搭桥梁、用“理”解分歧、用“法”守底线的担当。政协委员不再只是“会议室里的建言者”,更是“群众身边的知心人”“矛盾面前的和事佬”。这份源于职责、归于温情的担当,让法律的刚性执行多了份人性温度,让基层社会治理多了份政协力量。
责任编辑:张倩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