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虫、返祖的“荒野求生赛”火出圈,围观网友在看什么?
视点 10-28 1460
近日,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挑战赛”直播火出了圈,药剂学毕业生“返祖”精神状态、唯一留存女选手“冷美人”瘦成闪电等频上热搜。看着一个个起初面带青涩、美妆点缀的年轻人,逐渐头发蓬松、满身泥泞,回归本真原始,连眼神都变得清澈,网友调侃围观他们“治好了自己的精神内耗”。
这样的节目直播,真是令网友又心酸又好笑。节目组没有过多的干预,参与者真的需要在野外生存,爬树、捡树枝、采蘑菇、吃蝗虫、钻木取火……还要经历绝境下的心路历程:有的一边想念猪肘子一边坚持,也有的逐渐心态失衡,最终在体力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退出赛事。
有的参赛选手是“技术流”,他们能做出陷阱捕食,知道如何高效补充蛋白质。但围观网友更在乎的,恐怕不是才艺展示,而是一种“生存哲学”——在一个极端的场景,具像化一个“逃离文明”的隐喻。
人们在屏幕前看着这些年轻人钻木取火、吃虫野宿,仿佛看到了被压抑已久的“原始自我”被唤醒。正如一些留言所说,最爱看这些的,都是生活在异常精密、节奏紧凑、高度技术化空间里的打工人。那种远离绩效、竞争、社交滤镜的生活状态,是他们目前无法企及却又向往的“精神出走”。
野外虽然原始,但也让人有一种力量感。饿就吃、渴就喝、累了就倒头睡、醒了就继续走,生命的节奏由自己决定,没有复杂的表格和人际关系,人前所未有地感知到自我。从这个层面说,人们在寻找“野人”,其实也是寻找自己,从野性中看到生命的张力。
而这能对上现代人的脾胃,也由此造就了惊人热度。如今这已经是第二季比赛,主办单位为张家界七星山景区,冠军将获得20万元奖励。第一季在刚过去的9月决出了冠军,活动承办方表示,第一季比赛的网络总点击量破了十亿次。一个新的文化现象,似乎已经被制造出来。
这场赛事,背后也可以看到文旅层面的考量。比如据报道,比赛的举办地七星山景区位于张家界景区内,是张家界近年新开发的旅游景区,跟武陵源、天门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商业化成熟的景区相比,知名度低一些。但可以想见,随着这场赛事的出圈,这个“量产野人”的地方,有可能迎来弯道超车的机遇,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这也说明,今天人们越加多元的欣赏口味,也能给一些旅游景区带来“后发优势”。景区如果能精准捕捉现代人在挥洒野性、寻求自我方面的需求,也说不定能开辟一种新的文旅范式。
当然,这种荒野求生,毕竟带有点风险和不可预测性,需要做好保障。比如前几天,“七星山荒野求生”就陷入了砍树争议,主办方回应“砍伐用作柴火的树木,已向林业局、环保局报备”,但是否会无意间造成生态破坏,依然值得关注。另外通过一些介绍,可以看到相关赛事有医护人员待命准备救助,但有选手提到诸如“生理期延长”“洗手导致开裂”等问题,也需要认真应对,避免酿成安全事故。
虽说是荒野求生,但也还在文明伦理约束之下,那些必要的考量应预备充分。这或许也展现了一个悖论:从选手到网友,哪怕仿佛奔向荒野,但终究要回归现代社会。正像这些选手的终极目标,也许就是为了20万的冠军奖金,“逃离文明”的游戏,不过是精心设计的一次短暂放风。当然,哪怕片刻的抽离,对一些人来说也自有其意义。
(来源:红星新闻,作者:清波)
责任编辑:张泰来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