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凤凰社区将持续深化“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6 146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保珠 通讯员 王称
巨野县凤凰社区以“梧桐里·凤凰家”为品牌核心,依托5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了政务、医疗、养老等7大类84项便民服务,形成了便捷高效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发现儿童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寒暑假期间家长“带娃难”问题突出、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压力大、儿童社区参与度低,以及新时期儿童心理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随着英语教材改版后学习难度加大,许多中小学生因基础不牢在学习中遇到障碍,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家长群体中也弥漫着焦虑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凤凰社区党委立足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理念,打造了“熹嬉凤凰”儿童服务品牌,旨在构建一个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的育人网络,为社区儿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支持。项目名称“熹嬉”寓意“在欢笑中学习,在玩乐中成长”,体现了项目注重儿童快乐体验与全面发展的核心宗旨。


创新多元实践,构建协同网络
儿童视角参与社区治理。凤凰社区创新推出“民声半月谈”儿童议事会,赋予20名儿童“小小观察员”角色,引导他们以主人翁视角建言社区发展。孩子们围绕“最喜爱的课程”、“社区不文明现象”等议题展开讨论,提出增设社区急救课、规范养犬行为、整治乱停车等建议20余条。其中“电动车禁止上楼”等合理方案被纳入社区治理清单,有效实现了儿童从社区治理“旁观者”到“建设者”的角色转变。
红色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社区深耕红色教育,依托社区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党史文化墙”、“红色影院”等阵地,开展“讲好国歌故事”、“红色观影”等活动。同时聚焦大野泽文化传承,以“凤鸣学堂”为主阵地,吸纳12家资质机构开设书法、剪纸、非遗花灯制作等课程,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红歌迎新春音乐会”、“创意鱼灯绘画”活动,让青少年在艺术创作中感悟文化魅力。
家校社协同破解教育难题。面对英语教材改版后学生学习难度加大的问题,凤凰社区快速响应,召开“民声半月谈”专题议事会,组织家长代表、教育专家和社区工作者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引入“心桥驿家”家校协同育人机构,孵化“心桥驿家公益服队”,最终形成了“中小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提升公益课程”实施方案。这一课程采用“培优与补差并重”的设计思路,除了周末的固定课时,还建立线上答疑群,由志愿者在平日晚间提供“轻辅导”,解决孩子们作业中遇到的难题。
公益联盟扩容服务供给。“丹心向阳”周末课堂项目作为“凤鸣学堂”的重要一环,采用“社区党委领导+专业机构执行+多方协同参与”的运营模式。社区党委负责统筹协调、联动番茄苗美术、艾克瑞特机器人编程、华夏口才、书成练字、坚果科学实验室、弈城围棋等十余家专业教育机构,为社区儿童打造了一个涵盖美术、舞蹈、科技、阅读、思维训练等多个领域的公益课程体系,有效整合了社会优质资源,为社区儿童提供了高质量、多元化、纯公益或低成本的教育服务。自2022年10月公益联盟成立以来,已开展各类公益课程150余场次,服务儿童超3000人次,获得了辖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促进儿童发展,提升社区温度
儿童综合素质显著提升。通过多元实践活动,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得到明显增强。特别是针对英语学习困难的公益课程开展后,参与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明显提高。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王女士分享道:“新教材的词汇量和阅读难度确实上了一个台阶,孩子回家做作业很吃力。社区的公益课真是及时雨,现在孩子学习英语的态度明显积极了。”
社区关系更加和谐融洽。社区在六一、端午、重阳等时间节点举办各类文艺汇演活动,孵化的旗袍队、合唱团等8支特色文艺团队,与孩子们一起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共同欣赏精彩的表演。这种跨年龄的互动不仅营造了浓郁而温馨的节日氛围,让老年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孩子们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在与老年人的交流中学会尊重和关爱,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实现一个场地满足老人和孩子的双重照料需求。
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7月,凤凰社区已为百余名儿童提供常态化服务,其中暑期托管班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的看护压力。红色主题教育覆盖儿童五千余人次,防溺水等安全教育惠及辖区所有家庭。针对特殊群体,社区通过“微光计划”为90余名困境儿童圆梦,确保关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健全组织体系,保障规范运行
组织架构与人才队伍。【熹嬉凤凰】项目实行“社区党委领导+专业机构执行+多方协同参与”的运营模式。社区党委负责统筹规划和资源协调,专业社会组织负责具体实施,共建单位、志愿者团队等多元主体各展其长,形成合力。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项目整合了多元化的专业力量,包括专业社工团队、持证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志愿者以及社区志愿者等。
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项目高效整合了多方资源,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物理空间方面,社区充分利用5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周末课堂”、“梧桐书屋”、“非遗传习社”等10余个功能室,满足儿童多样需求。项目还创新性地引入了“社区文化联盟”运营机制,引导商家、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居民共建”模式,目前已吸引46家机构参与文化服务。
质量管理与反馈机制。项目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和反馈机制,确保服务效果和持续改进。社区创建的“民声半月谈”居民议事平台,已成功解决路灯维修、文明养犬、儿童托管、社区食堂等多类居民关心的议题,形成了“议事—转化—惠民”的高效闭环。这一机制确保了项目始终围绕儿童真实需求展开,并及时响应新的问题和挑战。


探索治理路径,形成示范效应
凤凰社区“熹嬉凤凰”项目通过创新实践,形成了具有显著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社区儿童服务模式,社会影响广泛。
项目探索的“微网实格”治理模式,整合网格员、志愿者、妇联、团县委等共建单位力量,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为其他社区优化儿童服务提供了参考。创新开展的“民声半月谈”儿童议事模式,有效促进了儿童参与社区治理,这一做法已被多个地区学习借鉴。凤凰社区与人民路小学建立常态化合作,共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安全防护等主题活动的经验已在全县推广。推出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整合了社区、学校、家庭三方资源,实现了育人效果最大化,这一模式正在巨野县各社区推广应用。
此外,项目提出的“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的育人网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项目探索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路径,将儿童视角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毛细血管,实现了基层治理创新与儿童关爱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
巨野县凤凰社区“熹嬉凤凰”项目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实践为路径,构建了一个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支持于一体的儿童成长支持体系。项目通过创新儿童议事会、跳蚤市场、红色教育、非遗传承等特色活动,有效激发了儿童的参与热情,促进了儿童全面成长。通过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机制和多元协同网络,确保了项目的规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凤凰社区将持续深化“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通过儿童议事、文化实践、红色教育等举措,将思想道德建设融入日常生活,培育更多有担当、有情怀的“社区小主人”。同时,将儿童视角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将全环境立德树人与基层治理创新深度融合,为未成年人打造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成长沃土。
责任编辑:王保珠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