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田佳玉 通讯员 张华洋
最近威海的雨,下得那叫一个“认真”,连番降雨浸透路面,一个个坑槽悄然形成;落叶夹杂垃圾堵塞雨水口,就在大家担心出门踩坑、开车溅水时,一群“城市守护者”早已冒雨冲在了前头。
路面坑槽?
标准化流程高效修复
新威路威高广场快车道有多处坑槽,身着橙色工装的养护人员对巡查中发现的路面坑槽进行修复。“雨水渗进沥青层和基层的缝隙,车轮一压就把沥青‘带’走了,时间长了坑就越来越大。”现场,养护工人蹲下身,指着坑槽内壁解释病害成因,手中的检测尺已精准量出坑槽的长宽深。
针对道路坑槽“病因”,环翠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的养护队伍严格遵循“清理坑槽—填充沥青—分层压实”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对坑槽进行精准修复。“在坑槽继续扩大前,我们提前修复,既能减少对市民出行影响,又能节省修复时间。”养护工人说。
为确保降雨期间坑槽修复“不打烊”,工作人员提前在养护车上储备了足量冷补料、铁铲、钢刷等工具,接到巡查发现的隐患信息后,30分钟内即可抵达现场开展作业。10月以来,这支队伍已将12处道路隐患点全清零,巡查里程突破90公里,修补合格率达100%,有效遏制了道路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排水口堵了?
徒手清障+24小时值守
这边路面在“疗伤”,那边排水口也迎来了“大考验”。秋天落叶本就多,被暴雨一冲,全往雨水箅子里“钻”,直接导致排水效率下降,易引发路面积水。
环翠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调配260余名工作人员,采用“定点值守+动态巡查”模式:先划分网格责任片区,再对主次干道、老旧小区周边、易积水路段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
雨中,工作人员手持铁钩、扫帚等工具清掏雨水箅子内的堵塞物;遇到难以清理的杂物时,他们干脆直接徒手挖掏,即便雨水浸透衣物,也没停下手里的活。同时,他们还在易涝点位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在降雨间隙同步排查排水管道与雨水箅子的畅通情况,确保排水系统全程无盲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巡查排水管网35公里,维护雨水箅子180余处,成功化解了多起积水风险。
不止“救急”
更要“防患”
环翠市政人不只在雨天“救急”,更把功夫下在了平时。针对主干道、桥梁、匝道等关键部位,他们建立了常态化巡查机制,做到道路病害与排水隐患“早发现、早处置”,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
接下来,他们还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进一步优化“网格化巡查 + 快速响应”机制:针对易堵点位增加巡查频次,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维护力度。通过“绣花功夫”推进城市道路管理精细化,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为城市安全运行筑牢防线。
从道路坑槽的精准修复到排水系统的全面排查,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是市政人的责任与坚守。他们用专业与汗水,在暴雨中守护着城市的有序运转,为市民出行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这份“雨中坚守”,既是市政人对工作的责任担当,更是对市民出行需求最直接的民生回应。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