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次!全国第二例!山东省二院完成新一代人工耳蜗“首秀”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12 3158

在24岁小华(化名)的童年记忆里,声音是模糊而遥远的。3岁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听力下降,被诊断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这个医学名词,成了他此后20多年与世界沟通的无形屏障。由于当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助听器成了他唯一的“耳朵”。然而,助听器带来的并非清晰世界,而是失真的声音、嘈杂的环境和无尽的沟通障碍。课堂上听不清老师的讲解,朋友间的玩笑总是慢半拍……自卑、孤独如影随形。他渴望像普通人一样,聆听清脆的鸟鸣、欣赏动听的音乐,这份对“听见”的渴望,如同深埋心底的种子,从未放弃生长。

跨越千里:在泉城点亮新“声”命

转机出现在202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华通过媒体平台,了解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在听力重建领域拥有深厚的临床积淀和良好的业界口碑。他特别关注到,该院副院长、听觉植入科首席专家徐磊教授的团队长期致力于人工耳蜗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创新,其官方账号上分享的众多听障患者重获新“声”的成功案例让小华看到了实现“清晰聆听”梦想的可能。带着这份对清晰声音世界的深切渴望,小华一家毅然决定跨越千里奔赴济南。

失而复“声”:单侧植入重启“听见”人生

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小华被确诊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指征。徐磊教授团队为其成功实施了左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开机,当第一声清晰的声音传入耳中时,小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惊喜地发现,世界变得清晰了,言语识别能力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变得开朗自信了,主动与人交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虽然术后他回到了家乡,但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专家团队并未就此止步。通过线上各种康复指导,团队持续关注着他的恢复情况,这份跨越千里的专业守护,让他倍感安心。

再赴泉城:拥抱“双耳聆听”与更无忧的未来

一年的康复历程,让小华深刻体会到人工耳蜗带来的巨大改变。他不再满足于单侧聆听,渴望获得更立体、更自然的双耳听觉体验。更重要的是,当他了解到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即将开展应用一项全新技术的手术时,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领跑前沿:完成山东省首例、全国第二例新技术植入

2025年9月8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徐磊教授团队成功为小华实施了新一代国产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成为山东省内首家、全国第二家成功开展此项前沿技术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据徐磊教授介绍,此次应用的新一代技术,其植入体设计更为轻薄,优化了与头颅的贴合度;核心优势在于解决了植入体核磁共振兼容性的问题,能够在没有额外辅助的情况下,安全完成3.0T 磁共振的扫描,充分考虑了患者长期健康管理的需求,为未来可能涉及的头部医学影像检查提供了便利性,减少了潜在的干扰和限制。

而再前沿的技术也必须依托于精湛的外科技艺才能转化为患者的切实获益。徐磊教授介绍道,坚持“慢、准、稳”的操作原则,是这台完美手术的关键所在——“慢”,特指电极插入耳蜗的速度要慢,实现最大程度减少对耳蜗内部精细结构的潜在损伤;“准”,体现在对植入位置的精准把控,确保电极位置精准,能有效刺激听觉神经,为术后获得理想的听觉效果奠定基础;“稳”,则贯穿于整个手术流程,保障了手术的安全与顺利。

政策赋能,科技惠民:让更多人“听”见美好

小华的案例,是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山东省医疗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2025年3月,山东省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正式落地。这一重大政策红利,显著降低了人工耳蜗的费用门槛,极大地提升了这项高端医疗技术的可及性。国产人工耳蜗在技术质量上不断取得突破,功能日益完善,价格更加亲民,不仅惠及了更多像小华这样的青年患者,也让许多语后聋的成年人和中老年听障人士看到了改善生活质量的希望。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始终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引进和应用前沿医疗技术,致力于为每一位听障患者提供最精准、最安全、最人性化的诊疗服务。从单侧到双侧,小华的求医之路,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将继续以精湛的技术和温暖的守护,帮助更多“小华”走出无声世界,拥抱有声的精彩人生。

责任编辑:秦聪聪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