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打造城市文化书院:“一社一品”绘就文明新图景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吕文娟

“剪刀要沿着线条慢慢走,注意转弯处的力度,这样剪出来的龙尾才灵动……”近日,周末的莱阳古城社区文化书院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耐心指导居民制作“二月二龙尾”,鲜红的彩纸在手中翻飞,不一会儿便剪出形态各异的吉祥图案。这一幕,正是莱阳市以“一社一品”促“三园共融”,打造城市文化书院建设新模式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莱阳市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核心,选取城厢街道天龙社区、悦望社区、七星社区、贤友社区、古柳街道古城社区为试点,依托“梨龙拳书红”独特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社一品”文化书院。从天龙社区的“书香里”读书室到悦望社区的“架空层文化角”,从七星社区的“太极养生基地”到贤友社区的“YOU传承”非遗体验馆,一座座文化书院如珍珠般散落社区,串联起居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乐园、成长学园”,构建起覆盖全龄段、满足多需求的文化服务网络,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800场次,服务群众逾5万人次。

在莱阳,文化书院早已超越“读书场所”的单一属性,成为资源共享的“纽带”。该市建立“市级引领、双向联系、动态调整”的资源共享体系,由市委宣传部整合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市直部门及社会团体资源,组建“1+N+X”师资队伍——“1”支市级讲师库涵盖理论宣讲、文艺传承等领域;“N”支社区师资库精准匹配书院主题;“X”支志愿者讲师团吸纳离退休干部、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让专业力量扎根基层。城厢街道6个社区实现乒乓球室、舞蹈室跨区域预约,年均使用超1万小时;悦望社区联合物业打造的“架空层文化角”,日均服务超50人次,真正让文化阵地“活”起来、用起来。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莱阳各社区书院以“差异化品牌”破解同质化难题,让每个书院都有独特“标签”。天龙社区以“幸福天龙・文蕴社区”为品牌,藏书5000余册,组建“九汇三团”42支文化服务队伍,“银龄书法课堂”参与率达70%,年均服务1800人次;悦望社区打造“悦享书房・文化家园”,开设体验区、四点半学校,每年组织200余名儿童参与剪纸、豆面灯碗制作,“蒙学启蒙”课程促成代际沟通案例超500例;七星社区以“七星雅集・家文化共同体”为核心,与和生花太极书院共建基地,开发“文化积分”小程序,居民参与活动可兑换课程;贤友社区聚焦“智贤友邻书香致远”,打造“YOU”系列文化空间,“YOU传承”非遗工坊引入面塑、拓染项目,每年开展亲子培训80余场次,“山水秀才・为您献艺”活动挖掘社区达人,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文化管家”。

从“文化惠民”到“文化悦民”,莱阳文化书院始终以“全龄友好”为导向,用精准课程点亮不同群体的成长之路。针对青少年,古城社区非遗工坊年均开展剪纸、泥塑教学52期,培养“小传人”30名;天龙社区“小龙芽”托管班累计服务青少年1200人次。面向老年人,天龙社区“银龄书法课堂”、鸿达社区心理咨询课程,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聚焦青年群体,马山社区“职场充电站”联合企业开展摄影、公文写作培训,惠及青年职工400余人,促成就业对接20余起。而春节“写春联・送祝福”、中秋诗会、重阳邻里宴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更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浸润人心,推动“做知书达礼的莱阳人”成为全民共识。

如今的莱阳,文化书院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力引擎”。通过“党建+文化+志愿”模式,各社区联动医院、学校、企业等资源,将健康义诊、消防安全培训、防诈骗宣传等服务融入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润心”与“共治同心”的深度融合。贤友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策划,七星社区居民通过“文化积分”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莱阳人在文化滋养中凝聚共识,共同绘就“邻里和谐、文明有序”的社区新图景。

下一步,莱阳市将继续深化“一社一品”建设,推动文化书院从“试点”走向“全域”,不断丰富课程供给、创新服务模式,让优质文化资源如春雨般浸润城乡,让“三园共融”的文化书院模式,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助力城市文明升级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武春虎

钟建军

发现美好,鞭挞不公,书写真相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