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一场聚焦非遗创意设计破局与赛事赋能的深度培训——“匠心守艺・创见未来—济南非遗创意设计的破局路径与赛事赋能培训”,于9月10日在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工艺工作站举办。本次活动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济南古城保护发展中心承办,汇聚了来自历下区、济阳区、历城区等多个区县的非遗传承人、行业从业者及相关单位代表,共探非遗传承新方向。
直击传承痛点,专家与传承人深度互动共解难题
非遗传承之路,痛点与机遇并存。本次培训特别邀请到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凌主讲。
陈凌聚焦非遗传承核心痛点,从创意设计运营、市场需求对接、品牌推广等维度展开深度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案例参考。而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氛围更是热烈高涨。
来自玉谦旗袍制作技艺的于典、泉水扎染制作技艺的李洁、孟姜女传说代表性传承人范玉祥等非遗从业者,纷纷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传承过程中的困惑:“传统技艺如何贴合现代审美需求?”“非遗产品怎样打开年轻消费市场?”“小体量非遗项目如何参与大型赛事?”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陈凌逐一细致解答,结合具体案例给出可落地的建议。同时,不同领域的非遗传承人也相互交流经验,历下区嘉礼传承人王光媛与钢城周氏豆画体验馆馆长周光春就“非遗技艺跨界融合”展开探讨,历城区非遗协会乔一兵则分享了区域非遗资源整合的思路。这场“专家指导+同行交流”的互动模式,不仅让传承人找到了破解痛点的方向,更搭建起跨领域、跨区县的非遗交流桥梁。
赛事赋能+人才培养,为非遗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非遗赛事的有效辅助方式,本次培训并非单纯的理论授课,而是紧扣“赛事赋能”核心,致力于搭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人才培养平台。非遗赛事是展现技艺、对接资源的重要窗口,而优质的创意设计与专业的运营能力,是非遗项目在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培训现场,结合济南非遗赛事规划,为参会人员解读了赛事申报要点、作品打磨方向,并鼓励传承人将培训所学运用到赛事准备中,通过赛事检验创新成果、扩大项目影响力。来自济南春泥造物展览展示有限公司的高裕杰、山东百年技艺陶瓷艺术有限公司的庞洪奎等从业者表示,此次培训让他们明确了赛事参与的目标与方法,后续将尝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赛事作品。
本次培训严格控制参会规模,精选约20名有潜力、有需求的非遗人才参与,既保证了互动交流的深度,也为济南非遗储备了一批懂传承、会创新的骨干力量。从非遗传承人到企业负责人,从文化机构从业者到区县文旅工作人员,多元的参会群体让人才培养平台更具活力,为后续非遗创新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不止于“首期”,济南非遗品牌打造与文旅发展再启新篇
首期非遗精英荟培训的落幕,只是济南非遗传承创新工作的新起点。接下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此次培训为基础,持续推出更多非遗主题活动:一方面,将围绕“非遗+设计”“非遗+赛事”“非遗+市场”等维度,开展系列进阶培训,邀请更多领域专家分享经验,助力非遗传承人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将推动非遗项目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结合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各区县特色文旅资源,打造非遗体验基地、非遗主题线路,让非遗“活”在当下、走进大众。
未来,济南将继续以“匠心守艺・创见未来”为理念,深耕非遗传承与创新,培育本土非遗品牌,推动非遗与文旅、产业、教育等领域跨界融合,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济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