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实习生 孙雨彤
9月1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期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关情况。按照规划,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全面跃升,建成全球一流的国际门户枢纽、东北亚领先的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引领的区域发展引擎。到2035年,基本建成服务黄河流域、协同东中西部、面向亚太、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
2035年建成啥样?两步走目标与43项指标明确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青岛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朱英桃,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子木,青岛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浩,青岛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一级调研员李海燕出席吹风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提升青岛市现代航运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2024年6月青岛市顶格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市政协主席担任执行组长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自组建以来,工作专班高质量推进各项目标和任务,取得积极进展。根据2025年度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青岛在2020年以来连续五年排名第15位的基础上实现进位,提升至第13位,首次超越东京、釜山。
为强化工作的引领性和协同性,2024年9月,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启动编制《规划》,组织开展涉及9个部室、20家政府机构、42家企事业单位的专题调研,明确《规划》的基本框架、发展目标和思路;《规划》初稿完成后,先后4次向专班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并就意见内容达成一致。
作为2025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规划》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社会风险评估等程序,通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平竞争审查和市司法局合法合规性审查。经青岛市政府常务会会议、青岛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于8月26日正式印发。
怎么建?双枢纽引领+五大片区协同发展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的高水平建设,将为沿黄腹地乃至上合组织国家、RCEP国家提供国际贸易便利化综合服务,切实降低山东半岛乃至黄河流域腹地综合物流成本,引领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于支撑青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引领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全面跃升,建成全球一流的国际门户枢纽、东北亚领先的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引领的区域发展引擎。到2035年,基本建成服务黄河流域、协同东中西部、面向亚太、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
围绕以上发展目标,《规划》涵盖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三个方面,涉及港口货物吞吐量、船舶燃供、能源交易、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绿色燃料加注以及新华·波罗的海指数分解指标等43项内容的指标体系。
《规划》提出“强化双枢纽引领、提升大通道支撑、构建四大高地、布局五大片区”的发展策略。
强化双枢纽引领。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加密海向航线网络,优化设施供给体系,强化水上安全保障,建设辐射全球、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加快现代化机场建设,织密特色航线网络,打造上合自由贸易空港,建设面向日韩、联通上合的国际航空枢纽。
提升大通道支撑。构建辐射黄河流域、联通日韩和上合组织国家、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主轴,提升国际多式联运服务效率,发展高效、便捷的专业物流服务与供应链综合服务。
构建四大高地。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高地,促进国际船舶到港服务、航运金融保险服务、海事海商法律服务发展。打造国际贸易开放合作高地,推进口岸综合服务、大宗商品贸易结算服务、出海企业境外综合服务发展。打造创新型临港产业高地,优化提升优势临港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临港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打造面向未来的港航科创高地,实现智慧港口、智慧航运、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全面引领。
布局五大片区。根据不同区域基础优势和发展特色,推动青岛港航物流相关要素向重点片区集聚发展,形成“五片区集聚”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空间格局。重点建设前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上合多式联运和临空经济示范区、董家口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国际邮轮经济协同发展区、航运服务总部经济区,形成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五大集聚片区。
有啥专属服务?四大品牌+四大平台惠及企业
面向特色细分领域,打造“四大优势服务品牌”,培育“四大特色服务平台”。
1.四大优势服务品牌
东北亚海运快线组织中心。整合优势航线组群,依托多式联运和水水中转、国际中转,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岛直达快线。
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打造全国唯一的海陆空铁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提供跨境多式联运服务、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保险服务、全程信息可视化服务等。
东北亚国际船舶服务中心。发挥青岛港区位优势,为到港船舶提供船舶供应、船舶修造、船员管理、船员培训、船员到港综合服务。
东北亚大宗商品贸易中心。推动建设北方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为区域提供大宗商品储备、交易、分拨、配送及相关物流供应链、融资结算、指数信息等服务。
2.四大特色服务平台
出海企业境外综合服务平台。将青岛打造成为企业出海境外服务“桥头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信息咨询、投融资方案、全程保险等服务支撑。
海洋装备交易和租赁平台。依托船舶交易平台,以海工设备租赁、工程船舶租赁、拖轮交易、港航类设备物资处置为特色,提供海洋装备交易、租赁、信息、融资结算等综合服务。
供应链金融创新平台。强化金融对新型制造业供应链的支持保障能力,提供电子仓单融资、供应链金融等特色业务,打造全国性电子仓单综合服务中心。
国际化涉海案件多元解纷平台。推动海事海商法律服务机构协同合作,促进海事司法与仲裁有机衔接、协同转化,构建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如何落地?六方面措施护航规划实施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工作专班机制作用,协调解决发展政策与机制创新中的关键事项。构建青岛现代航运服务业统计制度和监测体系,提升行业运行管理和调节能力水平。
二是加强区域合作。加强港口航线调配、全程联运、口岸通关等方面的合作,引领区域港口构建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重点货类运输系统。打造胶东经济圈与日韩深度合作的“胶东渠道”,加强与津冀苏辽等地港口海事互联互通互动。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完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配套制度建设,深入规范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航运创新建设、航运营商环境建设、保障与监督等有关内容。
四是强化资源保障。加强与港口和航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服务业规划、城市群规划等的统筹衔接,做好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对重点项目的支持。
五是强化人才保障。加大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培育船舶经纪人、航运保险经纪人、海事海商仲裁员等从业人员队伍。探索建设港航领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和示范区,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
六是完善政策体系。积极争取在增开中欧班列图定线路、提升青岛机场枢纽层级、获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扩大启运港退税范围、开展沿海捎带业务、推进国际船舶登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出台专项激励和扶持政策,扩大航运服务供给规模、丰富服务类型、提升服务质量。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