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开幕。2024年图灵奖得主、“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Richard Sutton)以视频形式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人类数据红利正逼近极限,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以持续学习为核心的“经验时代”,潜力将远超以往。谈及人类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偏见和担忧,他认为,这种对人工智能的恐惧被夸大了。
2024年图灵奖得主理查德·萨顿以视频形式发表主旨演讲。
萨顿谈道,今天大多数机器学习的目标,是把人类已有的知识转移到静态、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AI上。“我们逐渐达到人类数据的极限,现有的方法不能生成新的知识,不适合持续学习,而持续学习对智能的效用至关重要。”他说,我们正进入“经验时代”,需要一种新的数据源,由智能体与世界直接交互中生成。
萨顿解释,“经验”指的是观察、行动和奖励,这三种信号在智能体与世界之间来回传递。“知识来自经验,可以从经验中学习。一个智能体的智能程度,取决于它能够预测并控制自身输入信号的程度。经验是一切智能的核心与基础。”
面对外界对AI带来偏见、失业甚至人类灭绝的担忧,萨顿认为,这种对人工智能的恐惧被夸大了。他以经济社会的运行为例,只有当每个人有不同的目标和能力时,经济才能运行得最好。同样,目标不同的智能体,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的协作实现双赢。
“人类最卓越的超能力,就在于比其他任何动物都更擅长协作。人类最伟大的成功在于协作本身。”萨顿表示,人工智能和人类繁荣将来自去中心化协作。“协作并非总能实现,却是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我们必须寻求协作、支持协作,并致力于将协作制度化。”
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他提出了四条现实的“预测原则”:第一,对世界应该如何运转并没有共识,但没有哪一种看法能够凌驾于其他;第二,人类将真正理解智能,并借助技术将其创造出来;第三,当今人类的智力水平,很快将会被超级人工智能,或者超级智能增强的人类远远超越;第四,资源会流向最聪明的智能体。基于此,他认为,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人工智能的替代将是不可避免的。
放眼宇宙的历史,萨顿将其分为四个时代:粒子时代、恒星时代、复制者时代和设计时代。他认为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把设计推向极致”,创造出能自己设计的事物,这也正是今天通过人工智能所追求的目标。人类至少是催化剂,是助产士,更是开启宇宙第四大时代“设计时代”的先驱。
“人工智能是宇宙演化的必然下一步,我们应以勇气、自豪和冒险精神来迎接它。”萨顿表示。
上游新闻记者 杨昕华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