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原雪 张文珂 通讯员:孙珂
编者按:
淄博高新区,这片以创新为底色的热土,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坚实支撑。
从教育改革的勇毅探索到数字化教学的率先实践,从传道授业到立德树人,淄博高新区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汇聚的高地,经济社会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教育战线工作者的默默坚守与开拓创新,并始终以“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为主线,全区上下奋力书写教育民生新答卷。
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到来,让我们聚焦高新区教育战线的平凡与不凡,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捕捉淄博高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每个瞬间,让社会看见教育的力量,愿教育家精神在这片创新的高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荣光。
教育,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磨成相同的样子,而是找到每颗心的“开锁密码”。
从教16年,这句箴言一直伴随着刘淼的教师生涯。
在淄博高新区第一中学,刘淼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接班侠”教师,从教16年、担任班主任10年以来,她多次中途接手所谓“薄弱”班级,却始终坚信:“从来没有‘薄弱’的班级,只有期待被点亮的孩子。”
标签之下,看见真实的他
2023年,刘淼接手的新班级中有一位被同学们称为“战神”的学生。这名学生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眼神中常带挑衅,令师生倍感棘手。
刘淼并未放弃,她通过细致观察,发现这名学生动手能力强、劳动积极,于是不断放大他的闪光点,并引导他明白“拳头解决不了问题,但你的双手可以帮助很多人”的道理。
基于他对武术的热爱,刘淼不仅推荐他加入学校武术社团;又看中他的组织能力,鼓励他担任班级团建活动的总策划。渐渐地,这名学生不仅赢得同学认可,更是全票当选班级的体育委员,毕业后更顺利考入心仪的职业学校,成为全班唯一一名共青团员。
让刘淼印象深刻的是,学生母亲专程为她送来锦旗,激动地表示:“刘老师的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变得这么上进,我们做家长的太知足了。”
她曾遇到一个叫小曼的女生,性格安静内向,因家庭变故与奶奶同住。有一天,小曼颤抖着向刘淼诉说前一晚被醉酒父亲持菜刀追赶的恐怖经历。刘淼紧紧抱住这个无助的孩子,坚定地说:“别怕,我和你一起回家。”她不仅教会小曼用法律保护自己,更每天抽出放学后一小时与她谈心——那一年,恰是刘淼自己孩子出生的第一年。
了解到小曼喜爱舞蹈,刘淼每周特意请她在全班同学面前跳舞,逐渐帮助她建立自信。同时,她积极与孩子母亲和继父沟通,通过家访、面谈和电话联系促进家庭融合。
直到有一天,刘老师收到小曼妈妈发来的照片:孩子正在为母亲和继父做饭。随后发来的第二张照片中,一家三口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最终,小曼成绩突飞猛进,级部名次前进200多名,成功考入重点中学。
从我,到“我们”
在刘淼的带领下,班级悄然发生着变化:孩子们第一次拿到奖状时视如珍宝;曾经总分不超过300分的学生为数学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一度离校的学生主动要求返校学习……中考成绩公布时,这个曾经的“困难户”班级竟位居年级前列。
“回首每一个学生的转变,我时常感慨,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改造,而是唤醒。我们因材施教,努力打开学生的心门,这只是千千万万高新区教育者都在为之践行的事情,淄博高新区多年所贯彻的‘强师德师风,抓教育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在于发现并点亮其独特的光彩。”
高新区始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深化师德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师德教育学习周、师德建设教育月、师德专题培训等方式常态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60余场次,2700余名教师集中收看教育家精神全国巡回宣讲、“山东省弘扬教育家精神”宣讲等活动;开展教育家精神宣讲、研读教育家代表性著作、开展“寻找我身边的师德榜样”等活动;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开展师德警示教育30余次,筑牢广大教师思想防线,严守师德底线。出台一系列师德文件,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行动指南;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教师践行与制度约束相辅、示范引领与规范整治并重,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放眼淄博高新区,还有无数个“刘淼”这样的老师,将“因材施教”融入了每一位教师日常的自觉行动,在淄博高新区上下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核心工作,刘淼等人用行动证明,这并非一句口号,而是一场事关“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改革和塑造。
在淄博高新区这片热土之上,师德师风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在与未来。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