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淬炼“五种”精神,促进内涵发展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11 2154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1948年建校,目前是一校八区。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红领巾奖章”五星章集体、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是什么原因促进学校发展为名校的。这源自于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上世纪90年代,济宁市霍家街小学的学校精神是: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历经几十年,一代代霍小人躬耕教坛、砥砺前行,锻造出“弘毅自强,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近几年,又将学校精神细化为5个方面践行实施:以模范为核心的班子精神,以奉献为核心的团队精神,以优秀为核心的工作精神,以尊重为核心的处事精神,以创新为核心的奋斗精神。这5种精神既是老师们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学校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凝聚之力

培植以模范为核心的班子精神

领导班子的模范作用关乎全局,能带动群体的发展。多年来,学校领导干部以优良的形象、过硬的实绩、丰富的经验、聪颖的智慧处处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团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牢记初心,躬身践履,凡事走在前,干在前,大胆喊响了“向我看,跟我干,我的岗位是模范”的工作口号,在各个方面都给老师们做出了表率。

善学善思,专业引领。面对新的教学改革,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在教学上是各科的“行家里手”,他们娴熟的专业能力,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钦佩。每学期的“干部领航课”“课程改革论坛”调动了全体教师的改革热情,为学校内涵发展铺就了平坦、广阔的道路。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学校将“人民至上”的思想落实在工作中。秉承“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家长”的理念,对待教师,坚持做到机会公平、过程公正、结果公开;对待学生和家长,树立了“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思想,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需,用爱与责任做实、做细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开通的校长热线,汇聚了家校合力,达成了共同的教育目标。

无私之美

培植以奉献为核心的团队精神

学校大力倡导“比待遇越比心胸越窄,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的职业态度,强调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树立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奉献是点点滴滴的担当和付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学校全体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职岗位,勇担育人使命,用爱呵护每一个学生,用心温暖每一颗心灵。每一节扎实的课堂、每一本精心批阅的作业、每一次对学生的谆谆教诲,都彰显着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不遗余力,贡献力量。在霍小,老师们以付出为荣,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学校发展贡献着力量。新校区投入使用——全体教师清扫校园;大雪纷飞的清晨——全体教师破冰前行;各项实践活动——所有教师群策群力,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困难面前,老师们总是“我报名”“我能行”“我服从”。

不计得失,抱团成长。在霍小,任何赛事都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每学期都重演着这样的场景:夜已深,教学楼的灯还亮着;水已凉,振振有词的观点发表着;饭已冷,敲击键盘的声音混响着……那一个个步履匆匆的身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一次次心手相连的合作令人难忘。

卓越之基

培植以优秀为核心的工作精神

优秀是一种习惯。多年来,“干什么都要干好,不是第一就是落后”的思想已根植于每个霍小人的心中。这是一种积聚内心期待喷发的“志气”,是一种深藏在潜意识中的“骨气”,是老师们对“至善至美”工作目标的追求。

精神引领,理解优秀。学校以“讲述真实教育故事,分享多元教育视野,探究深切教育问题,激活精彩教育行动”为宗旨,利用“精神引领10分钟”“国旗下讲话”“微视频”等形式,深化广大教师对“优秀”的理解,引导教师将个人职业发展与教育使命相结合,让优秀成为习惯,做最好的自己。

搭建平台,展示优秀。学校紧紧围绕“用精神引领发展”的理念,给每位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举办“让每个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教育论坛;开展“捆绑式成长”校本教研;举行骨干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师展示课、外出学习汇报课等教学观摩活动。在系列展示活动中,一个个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学校“优秀”精神的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激励,看齐优秀。为更好地引导教师向优秀看齐,学校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模范”评选,召开“优秀教师教学思想研讨会”,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霍小记忆”主题活动,让教师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美丽的人、从一个个细节展示“优秀”的风采,引导广大教师向“优秀”看齐,使广大教师有榜样可学,有标杆可赶,在全校形成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提升标杆,成为优秀。为了让“优秀”成为习惯,学校制定了“优秀教师评选办法”“优秀班主任评选标准”“师德模范评选标准”等引导教师高起点定位、高目标要求,高频次反思,在向“优秀”看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和谐之源

培植以尊重为核心的处事精神

尊重,是学校管理最美的语言。它营造了平等包容的工作环境,沉淀了从容平和的教育心态,凝聚了彼此认同的教育力量。

伙伴文化,悦纳尊重。学校倡导“伙伴文化”理念,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友爱的融洽情感。大家彼此倾听每一个细微的声音,欣赏他人的才华与努力,每一个人都能被看见、被倾听,这种工作氛围促使老师们竭尽全力地去工作、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之中,人人发挥着自身的价值。

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学校积极践行“常存公平之心,常有公平之思,也就有了无处不在的公平之事”的理念,公平对待每位师生。无论是评先树优,还是职称评审,学校都坚持公开量化、透明选举。学校出台的“职称评审方案”“绩效考核方案”等各项评价激励办法都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让老师们有了安全感、形成了正能量,每位教师都心舒气畅,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和高涨的工作热情。

体恤入微,真情关爱。工作中坚持做到:老师遇到困难,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教师各项评比,团队共同教研;教师外出活动,同伴及时补位;教师荣退,个个暖心欢送……大家时时把同伴的工作、学习、生活挂在心上,处处为他人着想,使学校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这种感情的不断积聚,让身居其中的任何人,都感到一股温暖,一种自信,使命感油然而生。

发展之魂

培植以创新为核心的奋斗精神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文化创新这一灵魂、课程建设这一核心、课堂教学这一抓手,纵深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激荡起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澎湃动力。

管理创新,同质发展。学校实施“三同四动五共”管理策略。“三同”即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四动”即教研互动、名师带动、教师流动、典型触动;“五共”即活动共创、智慧共享、课程共研、设备共用、项目共建,集团各校区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势头,实现了集团各校区同步优质发展。

课程创新,全面发展。课程是师生成长的土壤。学校倡导“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坚持以创新素养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完善了“霍小儿童成长七彩课程体系”,建构了“红色文化”“炫彩科技”两大特色校本课程,组建了6大类社团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充分赞誉。

课堂创新,个性发展。学校的高品质发展,关键在教师、核心在课堂、主体是学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的课堂教学一直在改革中发展。2021年,学校总结淬炼出“智雅课堂”教学模式;2022年,学校提出了让“讨论之球”在课堂传递的做法;2023年,学校又进行了“两主、两全、一评价”育人方式的变革;2024年,学校又创建了“1234智雅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师的课堂角色在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课堂参与的激情更加充沛,形成了新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大格局。

学校五种精神的践行,使“刚性约束”走向了“柔性关爱”;“学校要求”走向了“未来追求”;“被动接受”走向了“主动发展”。在学校精神文化的滋养下,行为淬炼成气质,制度沉淀成文化,精神内化为动力,学生体验着成长的快乐,教师享受着教育的幸福,家长收获着教育的成果。

(通讯员 孙志军

责任编辑:李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