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 通讯员 张永林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沃土”,是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中,菏泽将法治思维与服务意识贯穿始终,倾听企业诉求、破解发展难题,让越来越多市场主体感受到“政策有温度、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效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为营商环境织一张“防护网”
营商环境优不优,制度保障是关键。据了解,今年以来,菏泽市司法局以司法行政职能“小切口”推动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大提升”,将制度建设贯穿营商环境优化全过程。
在立法层面,菏泽积极探索“小快灵”立法模式,继《菏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地后,持续推进《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制定,为特色产业发展量身定制法治支撑;在决策层面,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公开制度,今年已公布5项市级重大行政决策,通过听取行业协会、企业意见,让政策更贴合市场需求;在清理层面,对22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及27件政策性文件开展“体检”,修改废止不符合营商环境要求的条款,破除“隐性门槛”,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一项项条例落地执行了,我们签合同、办手续心里更有底了。尤其是现在执法检查都在‘一张网’上留痕,不用应付重复检查,我们都能专心搞生产了。”菏泽郓城远创精密模具加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乔响远说出了菏泽本地从业者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直观感受。
执法监督的“刚性”为企业撑起公平保护伞。菏泽深入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今年已纠正违规执法20次;推动涉企检查“一张网”全覆盖,全市22031次涉企检查实现数字化监管、扫码率100%,对未通过平台检查的行为及时约谈纠正;针对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开展案卷评查,369份案卷交叉互评,让执法更规范、更透明。
让监管多一些“雪中送炭”
“要是真罚了款,我们垫资施工的项目可能就会停,80个农民工的工资就没了着落。现在不仅免了处罚,还帮我们制定扬尘防控方案,执法既有规矩又有人情味!”菏泽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处理结果令某施工企业负责人感慨至今。
2024年7月,单县住建局发现该企业施工时未冲洗地面、物料未苫盖,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但处理方式并非简单“一罚了之”,工作人员先与企业开恳谈会,了解到企业受房地产行业环境影响,正在垫资施工、面临工资与材料款双重压力;再由案件主办人、法制人员、扬尘专家组成评估小组,调取财务报表、纳税记录等材料“会诊”;最终经集体讨论认定,若处罚1万至4万元,可能导致项目停滞、80名农民工失业,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作出免罚决定,并派专人现场指导防尘作业,既保住了经营与民生,又守住了法律底线。
“温度执法”同样发生在巨野县。2025年2月,巨野县人社局接到举报,菏泽市巨丰新能源有限公司因资金困难拖欠工资、停产放假。若采取行政强制,不仅耗时久,还可能影响企业融资复产。县人社局联合司法局启动经济影响评估,最终决定“柔性解纷”:由援助律师协助申请劳动仲裁,促成企业与66名员工达成协议,从3月起分期支付工资。“处理时间比预期短了一半,我们既能拿到工资,也能等企业复产,真是双赢!”员工代表说。
通过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菏泽避免了“办一个案子、垮一家企业、失业一批员工”的负面效应,让执法从“对抗式”转向“帮扶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菏泽完善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审理机制,实现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听取当事人意见率100%,调解和解率23.5%。
把企业“烦心事”办成“舒心事”
“以前每次我们订单‘爆单’,都要跑好多趟车管所办临时号牌,排队都要排半天。现在有了专窗,周末预约也能办,今年已经办了近800副,一次都没延误!”山东嘉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家标对鄄城县交警大队车管所的服务赞不绝口。
这一改变源于一次“主动倾听”——今年5月,鄄城县交警大队车管所入企走访时了解到,嘉通公司因订单激增,新下线车辆需频繁办理临时行驶车号牌,常规排队流程成了“幸福的烦恼”。
针对这一需求,车管所迅速协调行政服务大厅开辟专用窗口,实行“即到即办”,还打破办公时间限制,提供周末、节假日预约服务,实现企业“一次不用跑、事全办好”。
在东明县,北天正小区商业街的商铺业主因一次“精准帮扶”重拾经营信心。之前,这条商业街门前地面因年久失修、车辆碾压,出现1300余平方米的坑洼,既影响行人安全,又导致顾客不愿进店,东明银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频繁收到投诉。
东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走访得知后,立即安排人员勘查,制定修缮方案,派专人监督施工质量与进度。连续多日加班后,坑洼地面变成了平坦整洁的铺装面。“以前门前坑坑洼洼,销售额一直上不去。现在顾客愿意来了,每月收入比之前更多了!”周边多位商铺老板都表示了满意,“城管局真是帮我们解了‘心头病’。”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菏泽通过入企走访、专项调研等方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鄄城的“专窗服务”解企业时效困境,东明的“地面修缮”解经营环境困境,单县的“技术指导”解生产难题困境——这些行政执法“小切口”服务,解决了企业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让营商环境的改善看得见、摸得着。
让“暖企举措”结一颗“发展硕果”
如今的菏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活力。今年以来,菏泽市司法局通过“强化立法备审职能、聚焦执法监督职能、优化法律服务职能”的三重发力,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升级:企业合规经营更有保障,执法监管更显温度,办事服务更高效便捷。
人心向企,商必兴焉。在菏泽,一场“护航企业”的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还在持续推进着,这里的每一项制度、每一次执法、每一次服务,都在书写着“营商环境为企优,企业发展为菏泽”的生动答卷。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不断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