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佳琪 尹睿
芯片,是一个电子产品的心脏,也是供起整个设备运转的“最强大脑”。在生活智能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小到一盏灯、智能手表、电脑,大到智驾汽车、超算、5G基站,都离不开芯片。如果把一块块芯片比喻成座座大楼,载板就像每块芯片之间的高速公路,如同大地母亲般链接、承载构成了这座“电子城市”。换句话说,芯片再先进,也必须先“落脚”在一张精密的IC载板上,才能完成它的“高科技使命”。
然而这块不起眼的载板,却需要极高的技术门槛。此前高端IC载板技术被日韩企业垄断,国产化率不足5%,一直面临着“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济南的清河电子科技(山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清河电科”)却突破了我国半导体封装关键材料技术瓶颈,填补了目前国内高端IC载板量产的空白。
一场国产高端IC载板的“突围战”
“芯片是离不开载板的,就像对于身体来说它是血液和血管,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它是道路。”清河电科董事长李振来向记者作了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IC载板是芯片封装的核心基材,直接影响5G/6G、AI、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的性能与可靠性。“此前一直被国外技术所垄断,国内上下游企业所需要的高端IC载板一直依赖进口。”李振来说。
(清河电科园区鸟瞰图)
清河电科一直致力于高端IC载板的研发设计及制造,通过自主创新,突破高密度布线、超薄层压、微孔钻孔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高精度、高可靠性IC载板,性能直接对标国际一线品牌。
对于一项新技术来讲,研发成功和量产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清河电科高端芯片载板项目从23年5月开工建设,再到24年9月份实现量产交付,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建成全自动化产线,实现了8μm级线路精度和20层以上高多层载板量产,满足CPU、GPU、存储芯片、车载产品等高端应用需求,且产品规格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清河电科高端IC载板 图)
20层的多层载板是什么概念?一个四层的载板制作需要70多道工序,那么20层载板所需的工序之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层数越高,带来的效能就越好,就像芯片一样,不同的芯片效能也是不同的。例如使用28纳米和使用14纳米的芯片肯定不同,14纳米的芯片可以更节省功耗,计算能力更强。”李振来告诉记者。
同时公司完成了玻璃载板的前期技术储备。清河电科高端芯片项目产品的下线标志着“山东第一板”的诞生,也实现了我国在高端载板的自主可控,更是为下一代封测材料的迭代做了储备,对国家的先进封装行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关于未来高端IC载板的行业发展前景,李振来用“一片蓝海”进行了概括。
“AI技术、大算力的发展是全球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意味着会使用到更多高端芯片,例如GPU、CPU、大算力运算芯片的体量增大,那么高端IC载板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现在已经出现存储类基板产能饱和的状态,预计在2026年无论是高端载板还是低端载板,都会出现一个较大的市场缺口,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李振来说道。
清河电科一直致力于为全球半导体竞争注入中国力量,不仅要解决国内的“卡脖子”问题、填补国内空白,并且要打开国门更好地走向国际。目前清河电科量产的高端芯片封装载板,已经批量出口至韩、马、新、澳、西、美等国家,正式进军全球市场,正实现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在智能化时代,时间和速度已从“效率指标”升级为生存法则。当市场扩张撞上迫切的技术迭代升级需求,这对于清河电科的研发团队来说,就是一场时间与创新的较量。但对此,李振来却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我们是一个整建制的团队,成员都来自业界顶尖公司,并且在一起已经磨合了十几年了,所以我们在高端IC载板技术成熟度上完全没有问题。对于团队来说,基础技术项目只需要熟悉设备,两三个月就可以完成。”
对于科研行业来讲,要求快,但更要求稳。“新产品从研发到真正上市,少则三年,多则5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企业而言,有时候没有必要迈太大步伐,我们在技术突破、人才引进、不断努力,才能走得更远。”李振来说。
山东和济南的半导体行业此前一直存在“缺芯少魂”的说法。目前依托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优势,清河电科构建了从人才、材料、工艺到设备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公司产品已通过长电科技等头部企业认证,并应用于航空航天等敏感领域,成为国家安全供应链的重要保障。
技术创新筑梦,剑指IPO
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共189个项目,主要涵盖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12个行业。清河电科高端芯片载板项目作为济南市唯一入选项目列入清单。与此同时,该项目还分获2023年度省、市重点项目,2024年度市重点项目。
说起清河电科的愿景,李振来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公司2021年12月1日建成至今,也只有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希望在2028年下半年到2029年启动完成IPO,这是我们的重大目标,也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
“我们每天都在想尽办法创新各个环节,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李振来向记者说道,在技术层面,存储类IC载板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市场向这一行业的所有企业发出了从产能到技术创新的考卷,清河电科正在储备下一个路口等待的新项目,如玻璃载板,埋入式基板等部分新产品研发已经完成。
“如果我们将愿景扩大,立足于为国家科技领域添砖加瓦,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国内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水平,未来我们有信心在国际领域成为行业的领航者。这需要自我加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以更好的方式向前进。”李振来说。
“家家泉水入清河,千里长流到海波。”清河电科的名字灵感就来自于此,也饱含着这家企业的美好愿景。以创新驱动突围,以安全诠释担当。清河电科正以高端IC载板的国产化突破,以尖端技术助推民族科技巨轮,用中国智造问鼎无限可能!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