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键小事 办好暖心实事——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长护险“小辅具”守护“大民生”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4 107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闫明 通讯员张华 崔广勋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鼓楼街道72岁的王大爷是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的重度失能人员,因脑梗后遗症长期卧床20余年,日常翻身、移动全靠老伴协助,家庭照护压力极大。济宁市兖州区医疗保障局和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济宁市中心支公司在前期摸排中了解到其需求后,主动指导家属线下提交申请,协调第三方评估机构快速进行适配评估,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从申请到电动护理床入户安装的全流程服务。“有了这个电动护理床,给老伴翻身、喂饭、做康复训练就方便多了,医保还能报销80%,真是解决了大难题!”王老汉的老伴看着调试好的护理床激动地说。

济宁市兖州区长护险护理人员在失能人员家中进行护理。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长护险保障功能,扩大居家护理服务范围,提升长护险照护服务质效,日前山东省济宁市医疗保障局、民政局、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了开展长护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济宁市兖州区医疗保障局与长护险承办机构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济宁市中心支公司协同联动,从聚焦关键小事、办好暖心实事入手,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暖心长护常相伴、辅具入户护安康”工作,为首批33名重度失能人员入户配送安装了电动护理床、静态防褥疮垫、多功能轮椅等辅助器具,大大减轻了失能家庭护理强度,让失能人员真切感受到政策的温度与关怀。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据济宁市兖州区医疗保障局负责同志介绍,有着社保“第六险”之称的长护险,主要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保障重度失能人员日常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济宁市兖州区2022年启动居民长护险试点,实现了职工、居民长护险全覆盖。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许多重度失能居家护理家庭反映,由于缺少应有的康复辅助器具,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和康复进度,增加了家庭照护压力和负担。为此,济宁市兖州区医疗保障局、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济宁市中心支公司积极响应济宁市医疗保障局有关试点要求,主动先行先试,率先启动了长护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试点工作。

济宁市兖州区医疗保障局、中国人寿财险济宁市中心支公司领导深入失能人员家中了解康复辅助器具安装使用情况。

记者在济宁市兖州区医疗保障局了解到,参保人员可由本人或家人通过线上或就近到当地相关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失能等级评估,符合长护险待遇享受条件、选择居家护理服务、有辅具配置需求、经适配评估确认需要配置辅具的重度失能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都可以享受电动护理床、静态防褥疮垫、多功能轮椅等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为有效减轻失能家庭经济压力,租赁服务费用包括适配评估、配送安装、使用指导、维护保养、回收消毒等服务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承担80%,个人承担20%。

记者跟随相关人员在康复辅助器具入户安装调试现场看到,济宁市兖州区医疗保障局局长龚强详细询问了失能老人的身体和照护情况,耐心解释了长护险辅具租赁政策;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电动护理床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我们不仅要送辅具上门,更要让群众用好政策、用对辅具,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龚强说。

济宁市兖州区长护险护理人员在对失能人员进行护理。

2024年2月,中国人寿财险济宁市中心支公司负责承办济宁市兖州区长护险服务,涉及49.7万名城乡参保居民。自启动长护险辅具租赁服务试点以来,该公司与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协同机制,通过“政策宣传进社区、需求摸排到家门、服务对接全流程”等举措,做优做细经办环节,确保了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应享尽享。该公司分管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民生无小事。今后,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配合医保部门建立与失能家庭满意度、辅具服务质量挂钩的考核机制,并依托长护险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辅具服务功能模块,实现需求申请、申请受理、适配评估、服务计划、产品使用追踪、经办管理、服务监管等全过程信息化。同时,做好需求摸排和精准对接,优化流程、加快衔接,提高经办效率,让失能家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济宁市兖州区长护险护理人员到失能人员家中为失能人员理发。

“办好一件事,服务大民生。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宣传引导和监督管理,扩大这一惠民政策知晓度,加强与经办机构、定点辅具服务机构的协作联动,以‘小辅具’守护‘大民生’,推动长护险服务提质增效,惠及更多失能家庭。” 济宁市兖州区医疗保障局局长龚强表示。

责任编辑:胡晓娟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