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全开,济宁答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民生卷”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1 195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孔茜 康岩

7月的济宁,热浪裹挟着蝉鸣席卷全城。当空调外机轰鸣、风扇全速运转时,济宁各热电厂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战斗”:以火力全开,为这座被高温炙烤的城市输送源源不断的“清凉”;以硬核担当,应对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大考”。


人机协同

用勤奋换稳定

盛夏时节,山东持续高温,电网负荷屡屡刷新纪录。作为我省装机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8台机组全面进入“满格运行”状态,夜间负荷率亦高达90%。

“面对今年夏季紧张的电力供应形势,我们始终牢记央企使命,坚决扛起迎峰度夏保供重任。”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调度部主任张浩然的话语掷地有声。早在迎峰度夏启动前,电厂便制定了详尽的能源保供方案,组建运维调度、检修维护、燃料掺配三个专项工作组,为能源保供筑牢“安全基石”。

巡检人员卢凌志是工作组成员之一,今年已是他参与迎峰度夏保供工作的第5个年头。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技术娴熟的“老师傅”,应对高温高负荷下的设备特性早已烂熟于心,但他始终不敢懈怠——在常规2小时一次巡检的基础上,对燃料系统、油系统等重点区域加密巡检频次,确保隐患早发现。

与往年不同,智能化设备为今年的巡检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半米高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既定路线平稳行驶,高清摄像头实时将设备状态回传至集控室,与人工巡检形成“人机协同”的精密诊断网。与此同时,电厂结合本厂实际情况,下发隐患排查任务单与技术监督通知单,强化全流程过程控制,让“早预警、早处理”成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常态。

燃料供应是机组运转的“生命线”,充足且高效的燃煤保障是稳发电的关键。邹县电厂构建“采制化”全流程智能管控体系,通过优化燃煤掺配比例、动态调整上煤策略,在确保锅炉稳定燃烧的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迎峰度夏期间,电厂煤炭库存始终保持高位,为机组满负荷运行备足“粮草”。

随着“火电+新能源”融合模式的深入探索,新能源白天发电量占比达53%,这对机组调控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精准应对负荷波动,我们增加了监盘人员数量,并缩短了换班时长,保证人员的监盘质量,对机组各项参数实时监测调整。”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集控运行分场副主任蒋保光介绍,运行人员通过优化炉膛配风、精准调整制粉系统参数,确保机组在高负荷下稳发满发。


全员发力

以细心换安心

在济宁华源热电厂的集控室内,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在屏幕上实时刷新,工作人员紧盯参数变化,指尖在操作屏上精准调控。济宁华源热电厂早早按下“备战键”,制定了《2025年迎峰度夏防洪度汛安全生产工作方案》,以“三个不发生”为硬指标筑牢安全防线。

“我们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暨环保工作小组,以分管经营厂长为组长的燃料及物资供应工作小组。”济宁华源热电厂厂长李文东表示,通过这一机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岗位齐发力”的闭环机制。

走进生产现场,“责任到人”的标语格外醒目,这正是华源热电厂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体现。一项项“硬核”措施正转化为守护设备稳定运行的“安全阀”。

“主机振动、瓦温一旦报警,必须第一时间处置!”济宁华源热电厂运行部汽机专工渠国强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设备巡检的实时反馈。高温天气下,他全天候紧盯机组运行参数,从主机冷油器到给水泵汽轮机转速,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和运行各值长默契配合,像守护“生命线”一样盯着仪表盘上的数字。

凉水塔前池水位是夏季运行的“晴雨表”。“交班时水位必须稳住13米,最低也不能低于12米!”渠国强带着团队严格执行水位管控,确保循环水系统“动力十足”。遇上高温天,主厂房通风机巡检频次增加到每班2次,门窗及时打开通风,为设备“降温解暑”;大雨来袭时,专人紧盯凝汽器坑、背压机坑等关键区域,水位超过4米就立即增开备用泵排水,筑牢防汛“堤坝”。

在济宁华源热电厂,迎峰度夏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一场全员参与的“协同战”。“我们多一分细心,市民就多一分安心。”李文东表示,除了精准施策,电厂早已备足“粮草”。防汛沙袋、应急水泵等物资提前就位,电气设备防雨防潮专项治理全面铺开,设备巡检频次加密,燃料储备充足……


严阵以待

用汗水换清凉

“周三特巡开始。各小组注意检查汽轮机振动值、锅炉受热面温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每周三清晨,华能嘉祥电厂的生产区总会响起这样的指令。近40名技术骨干组成的“特巡特护”尖兵深入设备核心地带,以“显微镜”般的精度排查隐患——2000项问题被精准揪出,1500余项已彻底整改清零,设备可靠性在汗水浇灌下持续跃升。

“煤炭,就是我们的‘粮草’!”华能嘉祥电厂厂长助理张鹏话语铿锵。嘉祥电厂深知燃料储备是迎峰度夏的基石,通过多方协调、高效运输、科学配煤,17万吨煤炭整齐码放在煤场,50天以上的可用天数,给足了保供的底气。

面对高温与汛期的双重考验,电厂果断亮出“五个加强”组合拳,通过强化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现场管理等筑牢立体安全防线。“我们持续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缺陷,提高设备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密设备测温次数,动态调整巡视频率,密切监视调整参数……”张鹏表示,聚焦应急管理,厂内应急物资库时刻“待命”,雨衣、水泵、照明设备一应俱全,领导干部带班值守从不缺位,生产带班领导每天深入现场,“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让电厂时刻保持“战时状态”。

在华能嘉祥电厂,保供不仅有“汗水”,更有“智慧”。作为首批深调试点先锋,电厂去年便实现30%深度调峰能力突破,双机协同调频稳定运行一年。

“战高温,保民生,我们使命在肩。”张鹏表示,下一步华能嘉祥电厂将持续提升设备可靠性,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确保机组“发得稳、带得满”,全力以赴守护万家清凉,为百姓交上一份圆满的民生答卷。


系统思维

筑牢保供之基

酷暑持续,用电需求随气温一同攀升。济宁市用电负荷在高温“烤验”下连创新高,最高达862.3万千瓦,较去年同期最高值783.1万千瓦再攀高峰。面对这一严峻的保供压力,济宁市能源局坚决扛起保供重任,全面落实保供工作部署,为全市电力稳定供应筑起坚实屏障。

“进入7月份,全市煤电机组运行率达90%以上。”济宁市能源局电力科科长段迎春说,为夯实顶峰发电能力,济宁提前谋划,出台了迎峰度夏顶峰发电方案,指导企业做好机组运行维护,提高顶峰发电能力。同时紧盯煤炭保供源头,督促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生产,7月以来,全市37处生产煤矿平均日产量14.18万吨,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量70.6万吨,16家燃煤电厂电煤库存161.77万吨,平均可用29天,煤炭生产储备能力充足,为电力保供注入强劲底气。

在安全保障环节,济宁聚焦电力设施稳定运行,开展电力行业“专家查隐患”活动,深入电力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指导企业整改到位。并督促供电公司加强高温大负荷期间线路运维保障,对2550条输配电线路开展线路巡视5200余次,对213条城市生命线采用“远程+人工”方式坚持每日两巡,确保度夏期间电力设施安全运行。

同时,应急能力建设同样毫不松懈,济宁高质量承办省级电力领域2025年防汛防台应急演练,设置线路倒塔、变电站开关柜浸水等11个演练科目,全面检验度夏期间防汛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组织开展迎峰度夏负荷管理、电网反事故应急演练,全面筑牢电力供应安全防线。

从前端发电保供到后端设施运维,从煤炭储备保障到应急能力提升,济宁市以系统思维织密电力保供网络。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不仅有效应对了862.3万千瓦的历史新高负荷挑战,更彰显了“民生为本、安全为基”的责任担当,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群众清凉度夏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电力支撑。

责任编辑:李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